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10月14日,我校组织2025级各民族学生代表及教师代表赴邓缵先纪念馆,开展“行走的民族团结思政课”活动,将教育场景延伸至历史现场,引导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传承民族团结红色基因。

活动伊始,学校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汤剑冰指出,本次活动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与支持下举办,以“行走思政铸魂,赓续团结基因”为主题,通过设计“历史触碰、精神对话、传承铭志”三维浸润环节,带领师生近距离感受戍边英烈“一寸山河一寸心”的忠诚血脉,引导师生深刻领悟其爱国爱民精神,强化中华儿女身份认同,将爱国精神转化为“四个与共”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纪念馆内,讲解员张慷东依托珍贵实物、历史图片与文字史料,系统讲述邓缵先赴疆戍边、兴修水利、发展教育的光辉事迹,引导师生深刻感悟先辈“一寸山河一寸心”的忠诚担当与“护疆安边、团结兴邦”的崇高精神。他结合史料细节,生动诠释百年前戍边者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让抽象的“四个与共”理念在历史场景中变得可感可触、入脑入心。


互动交流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伟东以邓缵先事迹与新疆70年发展成就为切入点,结合河源红色文化底蕴与学校育人理念,深入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引导师生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以戍边精神践行民族团结使命”。


交流分享阶段,各民族师生代表踊跃发言。新疆籍学生代表谈到:“从校园走到纪念馆,邓先生的戍边故事让我真切体会到,民族团结是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基因;作为新时代学子,我要主动当好民族交流的桥梁纽带。”真挚的分享引发强烈共鸣,让团结奋斗的种子在思想碰撞中扎根生长。教师代表也表示,此次实践让自己在行走中读懂历史、在感悟中坚定信念,未来将以戍边英烈为榜样,把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与共”,助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尾声,全体师生在纪念馆前庄严肃立,共同唱响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嘹亮的旋律回荡在纪念馆上空,既传递着各民族师生浓浓的爱国深情,也定格下各民族学子并肩前行、同心筑梦的珍贵瞬间。

近年来,我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通过挖掘赵佗“和辑百越”典故背后的精神内涵、邓缵先纪念馆等地方文化资源,联动校外教育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从“静态宣讲”向“动态浸润”的转变。下一步,学校将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持续完善“行走的民族团结思政课”,着力将其打造为统一战线工作品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