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重点科研平台及项目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的立项公示名单,我校总立项数达15项,立项总数在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排名第二,连续多年处于粤东西北高职院校前列,充分彰显了学校较强的科研实力与蓬勃的创新活力。其中科研平台和项目8项(详见表1),立项数量在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排名第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7项(详见表2),立项数目在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排名第二。


此次立项的科研平台和项目,多项课题围绕“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等国家、省市重要战略部署展开,聚焦新材料、现代农业、农村电商、智能装备、水经济等产业领域,体现学校科研服务地方发展的强烈导向,展现出学校在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科研活力与使命担当。
紧扣“百千万工程”,精准服务乡村振兴
学校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立项项目紧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百千万工程”背景下新质生产力赋能粤北山区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直面山区农产品销售难题,《“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地方职业院校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新路径,两项课题从不同维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推动“智造+农创”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立足河源产业特色,学校在智能制造与智慧农业领域实现重点突破。《融合机器视觉的激光靶向灭虫植保车关键技术研究》和《多模态融合的粤北猕猴桃果园生长监测与精准增效技术研究》聚焦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融合AI视觉与实时控制的国产化工业视觉控制器设计与研究》和《高转矩机器人微电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服务智能制造,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强化创新团队建设,夯实科研发展根基
本次立项中,《功能复合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和《农产品加工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两个创新团队成功获批,标志着学校科研团队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创新团队的组建将有效整合科研资源,提升学校在绿色产业、水经济产业等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助力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
突出应用研究特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所有立项项目均体现出鲜明的应用导向和产业化前景。从智能植保装备到工业视觉系统,从机器人核心部件到农产品电商模式,研究成果可直接服务于河源市现代农业、水经济、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发展,体现了学校科研工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务实导向。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彰显教育教学创新实力
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方面,学校教师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获批立项7项课题。这些课题聚焦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数字赋能等方向,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展现了学校在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深化内涵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
此次科研与教研立项的丰硕成果,是BTY.COM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发展的生动体现。学校将继续坚持“立足河源、服务广东”的办学定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为河源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河职智慧”和“高职力量”。